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观后感300字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观后感300字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70年校庆心得体会?
今天就是我们的70年校庆,让我深深地感叹,母校已经走过了70年的时光,让我觉得他教书育人,他带领我们走向美好的前途,这一切都是母校给我们的光环,曾经我以母校为骄傲,现在母校以我为光芒,我在学习当中并没有辜负母校对我所有的信任,我一定让母校以我为力量!
<<卓远的梦想>>观后感怎么写?
一部电影好不好,最重要的是,它有没有给人留下回味的余地、思考的地方。
《卓远的梦想》 就给我留下了思考的地方。
一般来说,一部电影,讲述一个故事,而这个故事,往往是有头有尾,大团圆结局。从这部电影来看,就跳出了这个模式。
故事的开头说,卓远要去寻找父母亲,那么结尾是不是找到父母亲了呢?按照常见的结构模式,一般是找到了。可是在这部电影里,父母亲并没有找到。这似乎给人留下了一点遗憾,但更给我们留下了思索。
为什么呢?因为啊,在我们这个社会上,人生并不是很完美的,并不是每一件事情都有一个圆满的结局,总是会留下一点遗憾。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遗憾美。影片的最后卓远没有找到父母亲,为故事留下了一点遗憾。但是有遗憾也没关系,因为有遗憾,才会促使我们继续去努力,去使它完美。正是在这种留下遗憾,又不断地圆满遗憾的过程中,我们的社会才会不断地前进,我们的人生才会不断地完美起来。这正是这部影片最宝贵的地方。
<卓远的梦想>
讲述了一位不明身份不明国籍的弃婴卓远的感人故事。他在不断找寻自我身份、亲身父母的过程中,尝尽了人间的悲欢离合,更在收养自己的佤族护边员、边疆火车站小卖部店主等老人的深切关怀下,感受到了浓浓的情谊,进而坚定了身为一个中国人、一个中国少数民族的信念。
影片于2017年在中缅边境实景拍摄完成,充满了秀丽的少数民族风情,有着丰富的童真童趣。在近期国产儿童影片中,难得地重现了1980年代中国电影黄金期里重视情节和细节的质朴品质。该片以现实主义的细腻笔触,娓娓道来的一个“少年烦恼”之小事,却荡漾出了一幅细节丰富、情感真挚的边疆风俗画。
看电视剧《走向共和》有感300多字?
走向共和是一部不错的历史剧。相比于央视长期以来的表现,这算是一个难得的亮点。然而深夜观之实不宜。夜观此片如芒刺在背,辗转反侧,无法入眠,功效远甚于鬼片。
看到马关条约签订的这一段,李鸿章和伊藤博文两位名相的交锋,着实激烈。然而,最后的结局是有“东方俾斯麦”之称的李中堂以近乎哀求的语气请求日方减少赔款。在场中方随行皆痛哭不已。回想起百年前中华民族这屈辱的一幕,着实令人心有不甘。满夷侵我中华地,驭我中国民,举以予人,不甚惜。日本举国上下筹款购置战舰,欲与清国一战。大清却倾国之力为太后祝寿。日本国女子不惜牺牲贞操捐钱买船,大清太后却克扣军费修建园林。此消彼长之下,胜负立判。其间种种故事,令人心酸。醇亲王发现颐和园工程款缺口750万两,而当时北洋主力战舰定远、镇远造价仅百余万两。北洋水师须60万白银购置炮弹,而给太监总管行贿一次就要近10万两白银,木材商人与亲王、阉人勾结一次尽贪40余万两。及至甲午战后赔款两亿两白银,追悔莫及。
我想,如果没有这么个“量中华之物力,结与国之欢心”的混账老太,如果不是当年我***自倒门墙引狼入室...何至于败于如此蕞尔小国,致使此后两国国运迥异,差距更大。然而,今日偶尔观的一帖,值得深思。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观后感300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观后感300字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